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新玉路3号
邮编:518133
联系人:钟小姐
电话: 0755-29627049
手机: 13825258774
邮箱:zyhivy@live.cn
一文全懂!导热硅胶垫选型和性能探究(一)
0 引言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电动汽车安全性能备受关注,随之而来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极为重要。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保持电池内和电池间的温度均衡,同时把电池绝对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以确保电池安全性的关键环节。而导热硅胶垫在热管理系统中位于液冷板和电芯极耳之间,以实现液冷系统与电芯之间的热传导,从而达到给电芯降温的效果。根据它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导热传热作用,其导热性能的表现最为重要。
由于导热硅胶本身硬度较低、强度很小,直接贴在液冷板上使用,可能会破损或者被液冷板的毛刺等刺穿,引发绝缘失效。所以实际使用中的导热硅胶垫都增加一层强化材料,即导热硅胶垫以PI膜或矽胶布为基材,以导热硅胶为主体填充材料。
导热硅胶垫一般位于液冷板和电芯极耳之间,可以有效地排除空气,达到很好的填充、导热效果。此外,还具有良好的绝缘耐压特性和温度稳定性,使用安全可靠。此外,导热硅胶垫还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、网络终端、数据传输、LED、汽车电子、消费电子、医疗器械、军事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
目前,对导热硅胶垫导热系数的选用,还无相关的数据积累以及明确的指导方向,有时会出现迫于成本的压力选用低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胶垫。此外,动力电池结构工程师对导热硅胶垫的关键性能理解不到位,把控模糊,从而会出现一味追求高导热效果的产品。
为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这些问题,研究者通过研究导热硅胶垫的导热效果、绝缘效果等选择一款满足动力电池热管理需求的导热硅胶垫。同时,通过验证PI膜对导热系数的影响、导热系数受压缩变形的影响、长时间使用对导热效果的影响,为后续导热硅胶垫的选用提供了理论、数据支持。
1 导热硅胶垫的选型
导热硅胶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较成熟的产品,在选用时需要考虑导热硅胶附加的加强材料,导热效果即导热系数,还有在实际工况下的绝缘性能。
1.1 加强材料选用
实际使用中,导热硅胶垫上表面直接贴在液冷板上,然后再放置在模组上,即与电芯的极耳紧密贴合。由于导热硅胶本身硬度较低、强度很小,在动力电池的生产或者使用中,导热硅胶垫可能存在破损或者被液冷板的毛刺等刺穿,从而引发绝缘失效的现象。所以,实际使用中的导热硅胶垫都增加一层强化材料,即导热硅胶垫以PI膜或矽胶布为基材,以导热硅胶为主体填充材料。
目前常用的加强材料主要有PI(聚酰亚胺)膜、矽胶布(含玻纤),其作用主要是加强材料操作性、强度、绝缘等性能。
导热硅胶垫的结构如图1所示。
理论上:
绝缘性:PI膜>矽胶布,影响绝缘,绝缘性越高,电气性越好;
热阻:PI膜>矽胶布,影响导热性,热阻越高导热性越低;
强度:PI膜>矽胶布,影响耐磨损,强度越高,耐磨损、耐拉扯、耐刺穿性能越好。
现选用同等厚度不同类型的导热硅胶垫,即PI膜膜导热硅胶垫和矽胶布导热硅胶垫,分别进行强度、绝缘性能、导热性能的测试,通过测试结果比较两种类型导热硅胶垫的差异。同等厚度两种类型导热硅胶垫强度、绝缘性能、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见表 1。
以上测试结果表明:PI膜导热硅胶垫的强度和绝缘性能明显优于矽胶布导热硅胶垫,导热性能相差不大,可以接受。综合导热性能、绝缘性能与高机械强度要求,PI膜更适用于PACK电池包、水冷散热应用等环境。
1.2 不同导热系数导热硅胶垫的导热效果
为了解不同导热系数下导热硅胶垫的导热效果,现分别选取导热系数为1.5、2.0、2.5、3.0 W/(m·K) 的PI膜导热硅胶垫,模拟测试其导热效果。使用加热片对不同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胶垫进行加热,通过测试导热硅胶垫两侧温差以反映导热硅胶垫的导热情况。
导热硅胶垫正面中心位置和其中一角分别布置热电偶104和103,反面相应位置分别布置热电偶101和102。热电偶104和103上面分别粘贴加热片,通电后可对导热硅胶垫加热。考虑到动力电池内的温度范围为-40~85℃ ,试验过程中,导热硅胶垫中心温度达到85℃ 即停止加热。
测试结果如下:
1. 1.5 W/(m·K) 导热硅胶垫,中心温度为66.04 ℃时,两侧温差最大,平均温差为 6.53 ℃ , 如图2所示。
2. 2.0 W/(m·K) 导热硅胶垫, 中 心温度为66.05 ℃时,两侧温差最大,平均温差为6.17 ℃ , 如图3所示。
3. 2.5 W/(m·K) 导热硅胶垫, 中 心温度为70.78 ℃时,两侧温差最大,平均温差为6.02 ℃ , 如图4所示。
4. 3.0 W/(m·K) 导热硅胶垫, 中心温度为71.76 ℃时,两侧温差最大,平均温差为5.63 ℃ , 如图5所示。
测试结果显示:1.5、2.0、2.5、3.0 W/(m·K) 导热系数下的导热硅胶垫两侧温差相差分别为:6.53 、6.17 、6.02 、5.63 ℃ ,导热效果相差不大。但是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加成本增幅很大, 如2.0 W比1.5 W 成本高 30%。所以,综合成本因素考虑,优选 1.5 W/(m·K)的导热硅胶垫。
1.3 导热硅胶垫的厚度在相同工况中的差异
根据GB/T 18384.3-2015人员触电防护要求,对电子元器件施加(2U+1000)V (RMS)的交流电压(U为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电压),不应发生介质击穿或电弧现象。现选用1.0mm厚和2.0mm厚的PI膜导热硅胶垫,具体测试方法如下:
1. 把导热硅胶片铺在液冷板上,把铜铝复合板贴在导热硅胶片上(如图6所示),保证各部件间紧密贴合,压紧压实;
2. 将耐压测试仪黑线夹在液冷板上,红线夹在铜铝复合板上;
3. 施加2400V AC电压, 时间60S, 读取漏电流。
测试结果详见表2:
结果分析:由于漏电流越小,绝缘性能更优,发生击穿或电弧的可能性越小。而2.0mm厚的PI膜导热硅胶垫漏电流为76μA,小于1.0mm厚度下的130μA,绝缘性能更优。为了保证液冷板和极耳的绝缘性能,故选用2.0mm的PT膜导热硅胶垫。
2 PI膜导热硅胶垫关键性能的探究
2.1 PI膜对导热系数的影响
电池系统中使用的导热硅胶垫,一般是实现液冷系统与模组(极耳)之间的传热, 由于强度和绝缘性能的要求,通常选用导热硅胶上覆PI膜形成导热硅胶垫,这样导热硅胶垫导热效果可能会受影响。
导热系数是导热硅胶的关键特性,一般采用热流法,依据ASTM D5470测试。由 于接触热阻的影响,一般选用相同状态、不同厚度的导热硅胶测试,测试得到热阻,以试样的厚度为X轴,热阻为Y轴,拟合成一条曲线,计算得出导热系数,即:
R=t/K+Rcontact
但是实际使用的产品测试时,可忽略接触热阻,用产品的厚度除以此厚度下测得的热阻,得到的导热系数来表征产品的导热系数;或者用实际产品叠加来获得不同厚度下的热阻,再拟合成曲线计算得出导热系数。通过测试导热硅胶的导热系数,以及覆PI膜后导热硅胶垫产品的导热系数,两者的结果对比来探究PI膜对导热系数的影响。
测试结果见表3和表4,其中导热硅胶测试数据拟合曲线见图7。
通过测试结果可知,覆加PI膜后导热硅胶垫导热效果会下降,在导热系数的选取时需考虑。
2.2 不同压力/变形量下的热阻变化
导热硅胶压缩形变要求,设计时需要考虑导热硅胶的压缩量,根据导热硅胶的压缩应力-变形量曲线,根据对手件(液冷板和模组极耳)可承受的应力选择对应的压缩量。
现选取导热系数为1.5 W/(m·K)、厚度为 1.0mm的PI膜导热硅胶垫作为研究对象,其测试结果见表5。